振動分析中,如何分析頻譜?
如果你遵循一個有組織的過程,分析頻譜的時間會更高效:
1.檢查“滑雪坡”:為了避免測量數據失真,快速檢查是否有“滑雪坡”。如果測試過程中出現錯誤,檢查時間波形進行確定。
2.檢查“底部噪聲”:噪聲表示有撞擊或摩擦發(fā)生。這也可能是失真的數據。檢查噪聲源的時間波形。如果“底部噪聲”發(fā)生在限定的頻帶內,可能是共振。
3.檢查“2倍線頻”:出現100Hz或者120Hz峰值,電機出現電氣故障(偏心,軟腳等)。該頻率的出現表明異常,如果幅值增加, 需檢查。
4.檢查“工頻”:確定轉軸工作轉速,查找1X工頻。如果有多根轉軸,確定每根轉軸的速度,查找對應的1X工頻。
如果1X工頻的幅值超標,有可能是:不平衡(徑向),懸臂設備不平衡(軸向),不對中(軸向),轉軸彎曲(徑向),滑輪偏心(徑向),基礎剛度不夠(水平),共振(通常是水平或垂直)
如果同時看到2X,或者3X,4X,可能是不對中或者軸承翹起。
如果還有其它的諧頻,可能是聯軸器磨損。如果底部噪聲升起,可能是轉動部件松動。
5.確認“峰值頻率與工頻的關系”。辨認哪些是整數倍工頻(即同步,例如6X,15X,48X工頻),哪些是非同步(即非整數倍,例如,3.67X,9.34X),哪些是亞同步(即小于1X,例如0.48X,0.76X)
同步:振動可能和轉動部件有關,可能流體故障(泵葉片數、風機葉片數X工頻),齒輪故障(齒輪嚙合頻率峰值),電機故障(轉子條X工頻,定子槽X工頻)
亞同步:可能是皮帶故障,(皮帶通過頻率較低),湍流(寬帶峰值),保持架故障(滾動軸承部件),油膜渦動(滑動軸承),或者其它機器傳來振動。
非同步:可能是滾動軸承部件故障(除了諧頻,還要檢查1X或FTF邊帶),或者外部的振動源。也可能是其它頻率的組合。
6.檢查“諧頻和邊帶”:兩者都很常見,都是發(fā)現故障的線索。
弱諧頻:可能是“非線性”振動,也就是不平滑的振動。有些東西限制轉子的運動。
強諧頻:可能是沖擊(軸承故障,齒輪故障等)
邊帶:任何時候,如果你看見邊帶,就意味著振動(內力)周期性的上升和下降,或者速度周期性的波動。當然還有其它很多原因。
7.其它提示:不要只靠線性頻譜
對數顯示:如果看到峰值很高,快速切換對數顯示。你就可以看到低幅值的諧頻和邊帶。
時間波形:如果看到高的底部噪聲,諧頻,邊帶,查看時間波形,它會告訴你故障的本質。
相位分析:如果懷疑不平衡,不對中,剛度弱,松動,翹起的軸承,查看相位進行準確的診斷。
齒輪和軸承:如果懷疑軸承或齒輪發(fā)生故障,查看時間波形(滾珠在滾道內運行的狀態(tài),齒輪嚙合時的振動),利用包絡、沖擊脈沖、尖峰能量、Peak Vue 的技術。